戚 斌
2024年是胶济铁路全线通车120周年。山东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我创作的120余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大胶济(三部曲)》。
创作此书的过程可以追溯到10年前。2014年,我负责起了当时济南铁路局企业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胶济铁路博物馆的筹建工作,这把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爱好聚焦到了胶济铁路所涉及和影响的范围。
4年多的博物馆筹建,我做了大量史料、文物的搜集整理,得到了很多第一手资料。博物馆建成后,我没有间断对胶济铁路历史文化的研究,并且逐渐将一些片断化的史料系统化,在相关专业期刊发表了《胶济铁路图片的历史文化信息》《胶济铁路研究》等论文。
随着系统梳理和研究,我渐渐感到,铁路历史文化的推广普及不仅要有文史考证,还应该让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不同文艺形式参与进来。因为建馆过程中的积累,特别是掌握了大量细节性的材料,我便有了创作一部胶济铁路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的念头。
开始时,我并没有系统的创作计划,而是先把最感兴趣且自认为最有故事性的部分写出来,就是现在《大胶济(三部曲)》的第三册《诡谲双城》。接着又一鼓作气写完了《风潮迭荡》。至此,才有了《大胶济(三部曲)》的完整创作规划。很快便接续完成了《失路惊魂》。最终完成的《大胶济(三部曲)》三册的顺序,与实际创作的顺序是颠倒的。
胶济铁路在百年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与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息息相关,包括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等,一直到后来的客专改造、第六次大提速、高速动车组开行,无不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可以说,胶济铁路凝聚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体现着中国人民对外来事物和先进技术的接纳与包容,展示着中国人民维护主权路权的坚定信念和意志……虽然创作之初这些认识并不清晰,但当这部书完整地呈现在面前时,还是让人深刻感受到了胶济铁路所具有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大无畏精神,接纳新鲜事物的博大胸襟,维护主权路权的民族大义和勇于担当的大国情怀。胶济铁路所蕴含的这种“大”的思想性是该书定名为“大胶济”的原因所在,也是我在创作过程中一直探寻的胶济铁路的精神境界所在。
从艺术角度讲,我坚持大思路、大视野,倾向于宏阔博大的历史叙写方式,既立足胶济铁路的建设与发展,又重在以一条铁路的视角俯瞰山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正如该书编辑王蕊所说,“这是一部以铁路为切入点的山东近现代史,是一部铁路工人的心灵史”。同时,我注重把宏大的历史叙述与细节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了包括邓恩铭、王尽美等在内的三百余位历史人物,尽可能地将笔触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